“冬病夏治”
是指根据《黄帝内经》
“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”的中医理论
采用内病外治法
未病先防
您是否有这样的困扰?
痛经、月经量少、闭经
慢性盆腔炎、阴道炎反复发作
不孕、习惯性流产、产后关节痛
慢性疲劳、抵抗力差等亚健康状态
……
现代大多数女性,由于夏日身处空调之室,平素饮食贪凉饮冷,常常会造成自身阳气虚弱。表现为手足冰冷、经期小腹冷痛、得温痛减、平素小腹坠胀、带下清晰量多等等。
正所谓“百病起于寒”,女性本身阳气偏弱,三伏天是全年阳气最盛的阶段,利用三伏天阳气升发的关键时机,在特定穴位上贴敷膏药,有效祛除体内阴寒,活血通络,温化寒湿,祛瘀生新,改善女性盆腔血供和血液循环,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。
三伏贴可以治疗那些妇科疾病?
1、痛经(原发性痛经、继发性痛经、子宫内膜异位症),也就是俗话说的“宫寒痛经”。也可用于寒凝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、月经不调、产后身痛、宫寒不孕等
2、虚寒或寒湿体质患者的调理和保健,即仅有“畏寒、肢冷”“腹部寒凉”等临床表现的亚健康人群。
妇科疾病患者如何有效配合冬病夏治?
1、禁食生冷食物。冷饮可伤及脾胃的阳气,使本已阳虚的体质更加虚弱;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,不易向外发散,影响治疗效果。
2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禁食鱼、虾等海鲜(发物)和油腻的食品。
3、贴敷当天禁止游泳、淋雨、使用冷气。洗浴时,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,不宜用肥皂、沐浴液等。
4、贴敷时,局部皮肤出现发红,微痒及烧灼感,属药物正常反应。少数患者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,一段时间可自行消退,个别病人出现起泡、起疹、化脓,禁止抓挠,可局部涂擦对症软膏,严重者及时就医。
5、保持情绪乐观。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,夏季炎热,更易烦躁,因此,一定要有意识地克制不良情绪。
6、保证睡眠的充足。充足的睡眠可使全身肌肉放松,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,引导药效直达病灶。
7、坚持适度的锻炼。适度的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抵御能力,还可鼓舞阳气的生发、增加汗液的排泄,利于祛除体内滞留的寒气。
2024年三伏贴时间表
伏前:7月5日—7月14日(10天)
初伏:7月15日—7月24日(10天)
中伏:7月25日—8月3日(10天)
加强贴:8月4日—8月13日(10天)
末伏:8月14日—8月23日(10天)
*建议每伏的前3天前来,效果较佳。
贴敷地点
门诊三楼东 妇科中医治疗室
就诊流程
妇产科
妇科一直重视夯实基础医疗技术,始终追求技术的提高和创新,坚持规范化、个体化、人性化治疗。设有普通妇科门诊、专家门诊、盆腔炎门诊、痛经门诊、围绝经期综合征门诊、计划生育门诊、PAC人流术后关怀门诊等。科室率先走进微创新时代,开展宫、腹腔镜技术,填补了县内空白。目前应用腔镜技术全面开展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异位妊娠、女性不孕症、计划生育并发症、各种急腹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,90%以上妇科病人都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。2022年新增聚焦超声仪,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、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,持续宫颈上皮内瘤变,外阴白色病变。
产科开展围产医学范畴的医疗和保健,擅长各种高危妊娠的筛查、监护和治疗,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,诊治各类病理产科疾病,具有危重产科病人抢救的技术和设备。设置家庭化病房、设施实用齐全、服务贴心温暖,受到广泛欢迎。开展无痛分娩,导乐陪伴分娩,利用中医特长开展各种非药物分娩镇痛,让每位“准妈妈”更轻松舒适地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。重视产褥期的管理,中西医结合治疗,中药口服促进恶露排出,穴位按摩促进泌乳,设有产后康复中心,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、腹直肌修复、产后瑜伽等。开展互联网家服务,方便产妇出院后护理,为每一位孕产妇提供产前、产时、产后多方位一体化服务。